“民警”二字,是中國人民警察的簡稱。為什么會這樣簡稱?
記得在香港影視劇中,人們常常稱呼警察為“警官”或者“阿sir”。稱呼不同,給人的感覺也就兩樣。
我們的民警,是一個高強度的職業(yè)。從處理街頭糾紛到執(zhí)行緊急任務,從交通疏導到深夜巡邏,從打擊違法犯罪到服務人民群眾,不僅需要處理多樣復雜的情況,還要承擔較高的職業(yè)風險。所以,從事這份職業(yè)的人往往自帶光環(huán),讓人不由地心生敬佩。
有人說,人民警察上“管”天,下“管”地,中間還“管”老百姓的柴米油鹽。這話或許有些夸張,但民警要負責的事情多且雜,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。以基層派出所為例,一名普通民警的一天包括接警、調(diào)解矛盾、巡查治安、處理各類突發(fā)事件,甚至協(xié)助解決居民生活中的雞毛蒜皮。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,卻往往關系到老百姓的安全感與生活質(zhì)量。所以說,“民警”二字,首先是“民”字為先。
為了老百姓這份安全感與生活質(zhì)量,民警們的辛苦付出有時候并不會被人們看見。譬如,刑偵民警常年與犯罪分子斗智斗勇,需要做大量蹲守、摸排、偵查等工作,一般老百姓并不知道他們的辛苦。禁毒民警面對的往往是最危險的犯罪團伙,甚至面臨生命威脅,他們的工作更需要隱蔽。當然,還有很多社區(qū)民警常年默默奉獻,從幫助尋找走失的老人和兒童,到化解鄰里糾紛,再到為群眾辦理證件,他們直接與老百姓打交道,也讓“民”字更加彰顯。
毫不夸張地說,“有事情找民警,有困難打110”,現(xiàn)在已成為人們的習慣性動作。說實話,面向社會公眾的服務性電話號碼中,110無疑是最深入人心的。而民警,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早已超出“執(zhí)法者”的內(nèi)涵,成為社會安定的守護者、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“幫手”。舉個例子,前不久,南京市公安局開啟“警營開放月”活動,邀請百萬市民走進警營、現(xiàn)場觀摩、互動體驗,來近距離、多維度接觸公安民警、了解公安工作、感受警營文化?;顒邮艿绞忻駸崤?,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們?nèi)ラ_眼界、長見識。
值得關注的是,近年來人民警察為民服務,出臺了很多改革舉措,讓很多過去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?yōu)榭赡?。比如,在江蘇很多地方,老百姓打110,不僅能語音溝通,還能變成視頻模式,讓警方第一時間看到現(xiàn)場情況。再比如,過去老百姓到公安機關服務大廳辦理諸如戶口登記、護照辦理、各種證件更換等等事項,諸多窗口會讓人分不清該找誰,如今隨便哪個窗口都能辦理全部業(yè)務。而且,很多服務通過網(wǎng)上或者異地都可以辦理了。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,讓老百姓對“民警”的“民”字體會更深。
今年1月10日是第五個中國人民警察節(jié)。在國家層面專門為人民警察隊伍設立節(jié)日,這顯然是黨和國家對人民警察隊伍的充分肯定。而如今,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也都知道了這個節(jié)日,并且以各種方式向身邊的人民警察送上節(jié)日的祝福,這是人民群眾對“民警”的肯定和褒贊。
現(xiàn)在,時代飛速發(fā)展,科技也在分秒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,而老百姓對于身邊的“民警”,也同樣有著進一步的期待。譬如,如何更加精準地迎頭痛擊各類危害百姓的違法犯罪,面對電詐毒瘤怎樣拿出更多、更有效的打擊舉措,對一些涉及群眾的輕微違法如何更加人性化執(zhí)法,如何通過網(wǎng)絡辦成更多事項,等等。這些來自人民群眾的期待,是“民”字的豐富內(nèi)涵,也是“警”字的職責所在。
矢志不渝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(wèi)士,這是最崇高的使命。
(倪方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