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《名家印譜》(全二冊)匯集錢君匋、高式熊、韓天衡、劉一聞、童衍方等逾百位海派篆刻名家力作,風(fēng)格紛呈,盡顯篆刻藝術(shù)的深邃魅力與無限可能。更有錢君匋題簽、邵洛羊精抄及高式熊等名家的墨寶,它們與印文相映成趣,共同訴說那段汲古齋與藝術(shù)家的金石之交,展現(xiàn)老上海的文脈風(fēng)流。這些作品曾閃耀于《新民晚報》“古玩寶齋”專欄,今以更完整、更精美的姿態(tài)呈現(xiàn),是研究與鑒賞的珍貴寶庫。
汲古齋主楊育新,以“人有信而立”為圭臬,歷經(jīng)坎坷,堅守28年前對藝術(shù)家的出版承諾。方寸之間,刻錄著他們的深厚情誼與藝術(shù)家的多樣才情。
《名家印譜》(全二冊)—— 是海派篆刻藝術(shù)的璀璨集成,是金石情誼的永恒見證,更是一位文化堅守者“用一生刻一方印”的生命注腳。翻閱它,讀者能感受到方寸乾坤的萬千氣象,體味到信諾與情義的醇厚芬芳。無論您是篆刻研究者、收藏愛好者,還是追尋文化堅守故事的讀者,這都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時代印記。
章節(jié)選讀
《名家印譜》
序一 遺珠
為寫《汲古齋傳奇》采訪、搜集素材的時候,我照例想窮盡有關(guān)汲古齋的種種,把其中值得一寫的都寫進書里。
所以,當(dāng)書出版之后的某一天,齋主楊育新突然想起還有這么一批墨跡,欣欣然翻出來獻寶,我的第一反應(yīng)是……沮喪。
唉,這些本該是《汲古齋傳奇》某些章節(jié)的插圖啊!年代久遠(yuǎn),齋主藏得太好以至于完全忘了,固然不對;我采訪時追問不徹底,漏了如此精彩的“互文”素材,難道沒有責(zé)任?!

名家印譜(錢君匋書)
92歲的錢君匋先生題的“名家印譜”,我在一本剪報的封面上見過。那是汲古齋與《新民晚報》“古玩寶齋”專刊合作的成果。貼滿印花的剪報是孤本,早已被翻得邊角磨損。我隨手拍下的封面,字跡漫漶,看著像煞文物,作為插圖用在了書里,效果格外好。
征集名家篆刻的約稿信,錢老說:“只有邵洛羊好寫?!?1歲的邵洛羊先生一揮而就《方寸小,天地大》,供晚報用之外,還應(yīng)楊育新之約用小楷抄錄全文。但當(dāng)時只拍了照送過來,待2000年汲古齋重新開張,才作為賀禮送給齋主。如此細(xì)節(jié),很用心,很老上海。

方寸小,天地大(邵洛羊書)
這批被我命名為“遺珠”的書法中,還有高式熊、張景祥、蔡國聲、童衍方、劉一聞、陸康等名家作品。奇特的是,署名韓天衡的那幅,以行入篆,且只起了個頭,后面的文章及書法均出自早期汲古齋“才子”周京生之手筆……汲古齋“勞?!庇X翁的作品,也饒有趣味,按下不表,留個懸念。
字里行間,各有千秋。令人想起老畫家顏梅華有言:“一個畫家,詩書畫印都要會?!彼鴨柪嫌延懟卦缒晁统龅漠?理由是“字不好”。他治的古玩寶齋印,三面邊款都是自創(chuàng)文字。他還作有藏頭詩:“古今萬品非吾有,玩浸珍尤志莫熏。寶物原知煙過眼,齋藏詩卷蘊清芬?!?/p>
蒙了近30年的歲月包漿,這些名家墨跡即將與汲古齋藏古玩寶齋百家印一起出版,可喜可賀。
眾人合集,好比競技場——作文比賽、書法比賽、篆刻比賽。讀者諸君,披覽之際一窺高下,不亦快哉!
潘真
乙巳初夏 于一緣齋
序二 用一生刻一方印
我的媒體人生涯一共32年,采訪過無數(shù)名人,卻以采訪汲古齋掌門人楊育新的時間跨度最長(20多年)、報道次數(shù)最多(20次以上)。

我喜歡追劇,人生就是一部連續(xù)劇,在對他人生涯的“追劇”中,我不斷獲得感悟。汲古齋楊育新的這部“劇”,我從他早期的開疆拓土,一直追到汲古齋關(guān)門大吉。本以為劇終人散,沒想到楊育新又在半年時間里整出一套兩冊《名家印譜》。一冊收錄1997年至1998年,楊育新在《新民晚報》“古玩寶齋”專版上開設(shè)的“名家印譜”專欄鐫刻內(nèi)容;另一冊收錄各路篆刻高手為楊育新所治的名章、閑章。

其實,楊育新要收藏的并不是某方具體的印章,而且潛藏在作品背后、他與這些藝術(shù)家們的往來和友情,且經(jīng)過時間發(fā)酵,28年后再拿出來,竟醇香無比。
比如那位書畫、篆刻、雕塑、油畫、攝影、工藝美術(shù)、文物修復(fù)甚至醫(yī)用眼底圖都樣樣拿得出手的“全能冠軍”鄧庭毅,他1987年為楊育新鐫刻的一方印章,牽出了楊育新此后長達幾十年的印章情緣。如今,將近40年過去了,“阿鄧”還會到汲古齋搞搞“內(nèi)部創(chuàng)作”。

楊育新有個人生理念——“人有信而立”?!靶拧笔鞘裁?是一樁樁小事的日積月累,是長時間言行合一的考驗。楊育新最近向所有《名家印譜》相關(guān)的藝術(shù)家發(fā)出通知:凡入編本書的篆刻家均可免費領(lǐng)一函兩冊印譜,已故者家屬享同等待遇。

出此印譜,發(fā)此通知,楊育新只為踐行28年前對作者們的出書承諾。那為何一個承諾要等了28年才踐行呢?
汲古齋多年來一心推廣中國傳統(tǒng)藝術(shù),在寂寞里求響動,于逆境中行扁舟,楊育新為之付出全部精力和全部身家,甚至不惜賣掉父母的遺產(chǎn)老房子;他開畫廊30多年,仍落得個無房無車借房住的境地,堪稱上海灘最“清貧”的老板。
但楊育新同時卻是“最富有”的畫廊老板,因為一路上都有無數(shù)藝術(shù)摯友在默默陪跑。本次《名家印譜》出版的“頭號功臣”當(dāng)屬楊育新老友、拓印高手葉劍尉,在忙于拓制各類印譜的同時,他騰出時間,連續(xù)一個多月加班加點,拓制出200多方印章,還要查閱篆刻家年譜并編寫簡介,以保證學(xué)術(shù)質(zhì)量,這便是情義見證。

楊育新總說,不要光寫我好,要寫我的各種壞。去年《汲古齋傳奇》出版之際,他對于自己的“各種壞”沒能酣暢地寫進去而深感遺憾。這次《名家印譜》的出版,無形中用中國傳統(tǒng)的“印”所代表的承諾和信用,為楊育新的“人有信而立”作了個注解?!坝靡簧桃环接 ?無論好壞,且每個人都是如此。
楊育新鄭重地呈上了這方人生之印,您覺得如何?您又打算為自己刻下怎樣的生命印章?
詹皓
乙巳仲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