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江水畔,南京濱江公園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長卷,將千年中式美學(xué)的魂魄,悄然安放于都市的綠意之中。
這里,亭臺水榭非孤立之景,黛瓦粉墻亦非無情之物,它們與花木流水相生共息,共同吟唱著東方園林的詩篇。
今天,帶你一睹濱江公園的中式美學(xué)!
江蘇園:水韻流轉(zhuǎn)的蘇式長歌
綠博園旅游區(qū)的江蘇園,是一曲以水為韻、以綠為魂的蘇式長歌。

它巧妙融匯了江蘇各地的園林精髓,在移步換景間,奏響多重樂章。清幽庭院里,紫竹水院曲廊環(huán)抱,古柏蒼勁成畫;絲竹清音處,流水潺潺自成天籟。




青磚卵石鋪就時光小徑,石刻長廊柱林如立體的詩畫,水街蜿蜒,“小橋流水”貫穿始終,游走其間,真是“人在園中走,疑在水中游”。


姑蘇園:咫尺乾坤里的江南夢
步入姑蘇園,恍若一腳踏入蘇杭的夢里水鄉(xiāng)。這方精巧天地,是蘇州園林“咫尺之內(nèi)再造乾坤”的絕妙注腳。

一池碧水是園子的眼眸,倒映著玲瓏亭榭、曲折游廊與小橋倩影。粉墻為紙,黛瓦作墨,勾勒出“小橋、流水、人家”的溫婉風(fēng)骨。


竹影搖曳,芭蕉承露,清風(fēng)徐來,仿佛能聽見細(xì)雨敲打蕉葉的清音。園周林木蔥蘢,自成天然屏障,將塵囂隔絕,只留一園含蓄、溫雅與生態(tài)的和諧,恰似一首無聲的江南小令,在心間低徊。


和園:徽州古韻的時光切片
南京眼旅游區(qū)的和園,是一段凝固的時光,一曲凝固的徽州贊歌。

這座由江西婺源遷建而來的何氏祠堂,始建于200多年前。走近它,首先震撼于祠門的氣派:五鳳樓式門樓展翅欲飛,寄寓人才輩出;繁復(fù)的如意斗拱形如“喜鵲窩”,巧奪天工。冬瓜梁上,《九世同堂》《九獅拜象》的木雕栩栩如生,講述著家族和睦與萬象更新的祈愿。

穿過懸掛家風(fēng)家訓(xùn)的儀門,享堂回廊記錄著明代賢相何如寵的往事。最奪目的,當(dāng)數(shù)那宏大的雙面戲臺——鴛鴦戲臺,曾上演一戲雙面的《牡丹亭》傳奇。


和園的木雕堪稱藝術(shù)寶庫,梁枋、梁托、藻井等處,《郭子儀拜壽》《攜子上朝》等故事雕刻惟妙惟肖,賦予建筑深厚的文化靈魂。


和園是徽州建筑藝術(shù)與宗祠文化的珍貴遺存,在濱江畔訴說著歷史的厚重與匠心的永恒。
石雕園:方寸天地間的石上史詩
循南京眼江岸而行,石雕園靜立,這里是一部鐫刻在石頭上的徽州春秋。


數(shù)百件石雕,自婺源等地匯聚于此。從宏大的碑額石獸到精巧的花窗柱礎(chǔ),每一道刻痕都是匠人精神的烙印,將神話、歷史、祥瑞與自然之美,永恒凝固于石頭之上,賦予其灼熱的生命溫度。


濱江公園的中式美學(xué),在晝夜交替中更顯深邃。它們并非陳列的展品,而是融入江風(fēng)綠意、浸潤城市呼吸的活態(tài)文化。在這里,飛檐挑著晚霞,石刻沐著月光,濱江公園的中式美學(xué),正于無聲處流淌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