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江蘇7月經濟數據陸續(xù)出爐。其中,作為經濟“三駕馬車”之一的外貿數據頗為亮眼。
“北京西路瞭望”梳理:今年前7個月,江蘇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.31萬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5.2%,增幅較全國高1.7個百分點,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2.9%。其中,出口2.21萬億元,增長9.3%;進口1.1萬億元,下降2.1%。

具體落到各設區(qū)市,亮點更多,“江蘇造”熱賣全球。譬如,今年1—7月,蘇州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.53萬億元,同比增長5.3%。其中,出口9589.9億元,同比增長7%;常州1—7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114.2億元,同比增長13.6%,增速居蘇南首位、全省第三;1—7月南通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353.1億元,同比增長15.5%,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,這也是南通外貿進出口連續(xù)第四個月保持高位運行;在揚州,今年前7個月外貿進出口總值達730.8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.4%,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.2個百分點……
從前7個月的外貿“成績單”來看,卓越的機電產品成為外國購買者的“心選pick”。據南京海關統(tǒng)計,今年前7個月,江蘇出口機電產品1.52萬億元,增長10.7%,拉動全省出口增長7.3個百分點,占全省出口總值的69%。其中,電工器材、船舶分別出口1361.6億元、740.6億元,分別增長21.3%、32.1%;“新三樣”產品出口1033.4億元,增長7.1%。
在江蘇各設區(qū)市已公布數據里,同樣能感受到“江蘇造”的含“新”量不斷增長:
前7個月,蘇州出口機電產品7455億元,同比增長6.2%,占全市出口總值的77.7%;
常州前7月電動載人汽車、鋰離子蓄電池、太陽能電池“新三樣”出口193.7億元,增長20.7%,拉動全市出口增長2.3個百分點;
7月,南通機電產品出口132億元,增長42.6%,占出口總值的55.9%。其中,電工器材、船舶及海工平臺、集裝箱、集成電路分別增長183.6%、121.7%、70.3%、28.3%,合計拉高全市整體出口增速19.6個百分點;
前7個月,揚州機電產品出口408.6億元,增長11.1%,占出口總值的68.6%。其中,船舶、平板顯示模組、集裝箱分別出口106.4億元、27.6億元、17.4億元,分別增長35.6%、105.6%、26.4%。

再來看看誰是“江蘇造”的主力購買者。
數據顯示,江蘇對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進出口比重提升至近五成。前7個月,江蘇對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進出口1.64萬億元,增長10.2%,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速4.8個百分點,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9.7%。對東盟國家進出口5946.8億元,增長21.2%。同期,對歐盟進出口4678.3億元,增長3.3%。
各設區(qū)市的貿易“朋友圈”也在不斷擴容:今年前7個月,蘇州對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進出口6802億元,同比增長14.3%,拉動全市進出口增長5.9個百分點。其中,對東盟進出口2912.5億元,同比增長26.2%;
前7個月,揚州對東盟進出口87.7億元,增長19.4%。同期,對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進出口305.2億元,增長13.3%。其中,出口274.2億元,增長17.3%;
7月份,南通對東盟、歐盟進出口分別達53.2億元、52.3億元,增幅分別高達47.9%、21.9%。
……

江蘇制造暢銷海外,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(huán)境和國內經濟轉型的壓力下,這份“亮眼”來之不易,離不開各地“勇爭先”的探索和實踐?!氨本┪髀凡t望”發(fā)現,“江蘇班”的同學們正在通過海關助力、通道拓展、模式創(chuàng)新等服務,持續(xù)增強貿易自主性。
譬如在連云港,僅7月以來,當地就相繼開通“連云港—阿爾漢格爾斯克”“連云港—海防—胡志明”兩條國際新航線,進一步優(yōu)化了全球航線布局。此外,在強化貨源組織上,連云港不僅順利開通了“灌河港區(qū)—納霍德卡”件雜貨運輸通道,成功首航“徐州—連云港”集裝箱海河聯運外貿CCA(全程提單)業(yè)務,同時促成上合組織(連云港)國際物流園鐵路裝卸場站接卸首批鐵路商品車。
今年,常州市高新技術企業(yè)出口總值持續(xù)上升。為助力高新技術企業(yè)更好地“走出去”,今年以來,常州海關推出多項便利化舉措,如智慧化通關、智能化監(jiān)管、精準性政策服務等。同時,常州海關靠前梳理重點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清單,收集整理主要出口國家的技術性貿易措施,開展技貿預警,并對重點企業(yè)定期開展通關輔導。
沒有機場的蘇州,空運一直是短板。為了方便貨物運輸,今年,全國首個跨省市、跨關區(qū)航空前置貨站——上海機場—蘇州前置貨站設立。企業(yè)貨物下線后有前置貨站專車直接上門提貨,省去了所有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。單票貨物費用節(jié)省甚至超30%,原本需要2—3天的通關流程壓縮至1天內。預計今年蘇州將有超1500噸出口空運貨物從這里出發(fā),“飛”向世界。
南通則打出“政策牌”。上半年,南通海關通過落實東盟、RCEP、中新、中智等十余項優(yōu)惠原產地政策,簽發(fā)優(yōu)惠原產地證書20340份,簽證貨值8.66億美元,為企業(yè)帶來“真金白銀”的實惠。此外,南通海關持續(xù)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,推廣“7×24小時”預約通關、預約查驗、抵港直裝、船邊直提等惠企政策,將企業(yè)整體通關時間壓縮95%以上,為“南通制造”出海按下“加速鍵”。
“十四五”即將收官,相信江蘇定能保持奮進勢頭,書寫更加精彩的高質量發(fā)展答卷,為全國發(fā)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。
整合|陳珺璐 徐睿翔
圖片|視覺中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