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編者按】近年來,一些“身懷絕技”的教師正在悄然“走紅”。課堂之內(nèi),他們是三尺講臺上深耕學術(shù)的引路人;課堂之外,他們又是美食考古者、蟲子詩人、球場健將、非遺手作人、網(wǎng)紅博主……他們?yōu)槭裁磿凹t”?背后折射出人們對老師怎樣的期待?今天是第41個教師節(jié),記者走近一群“跨界”教師,探尋他們的“流量”密碼。

“同學們好,歡迎來到生物化學第一課!今天起,我們將從糖、脂、蛋白、核酸四大物質(zhì)出發(fā),從分子水平上解析生命的奧秘……”9日下午,在江蘇科技大學生物技術(shù)學院,生物化學的授課老師聞燕正在講臺上,給大二的同學們講授生物化學課程的第一課。
如果說生物化學的專業(yè)課老師是聞燕的A面,那么她的B面也很受同學們歡迎,聞老師不僅是“手作達人”,還會帶著同學們一同“話桑麻”。


“從學生時代起,我就喜歡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特別是‘新中式’的服裝和配飾,所以我有不少‘新中式’服裝,自己也學習了制作蠶絲團扇、中式盤扣等手工技藝,對宋錦、云錦等絲綢制品的面料有些研究?!甭勓喔嬖V記者。

閑暇之余,聞燕會在家中的一方小天地里搗鼓綢緞、串珠,制作各式各樣精美的中式盤扣、耳環(huán)等。在她的手作工作臺上,針插、轉(zhuǎn)盤、剪刀、絲線、布料、棉花、鑷子、尺子等工具一應俱全。
說起自己的小愛好,聞老師滔滔不絕:“比如,在做盤扣時,我要分別進行形狀設(shè)計、盤條造型、縫制固定、填充修整、封底等7道工序,而盤扣制作需靜心,從設(shè)計到出品,可能是2到3小時,也可能是3到5天。當然,成品總會讓人賞心悅目。”

用她自己的話來說,做手工算得上是緩解科研與工作壓力的一劑良藥?!懊刻煅芯炕?、蛋白、抗腫瘤轉(zhuǎn)移機制等等,我常滿腦子都是實驗數(shù)據(jù)和代謝網(wǎng)絡(luò),很多時候會突然沒了思路,對實驗結(jié)果無法解釋時會懊惱,改論文也會改到崩潰。這個時候,我會放空自己,拿出手作工具們,制作一枚美美的盤扣。而這些小愛好,其實也可以和科研‘雙向奔赴’。”

在聞燕看來,做科研時養(yǎng)成的“關(guān)注細節(jié)”,讓她在做盤扣時也要求自己要不斷調(diào)整線圈的方向。而做手工時迸發(fā)的“神奇腦洞”,又能在科研卡殼時,給自己來一波“神助攻”。
聞老師的“課余愛好”也影響著同學們?!拔覀兘拼蟮纳锛夹g(shù)學院,桑蠶是優(yōu)勢學科和重點科研方向,大家知道我的愛好,所以我和同事們一起設(shè)計了以蠶桑文化、絲織技藝為核心的非遺線下實踐活動,我會帶著同學們一起制作桑麻丸、做蠶繭花、設(shè)計絲綢團扇和制作盤扣等,很幸運,我們遇到一群熱愛傳統(tǒng)文化的大學生們!”聞老師透露,“這類課程很受大家的歡迎,報名可是需要同學們搶名額的哦!”

策劃 張琳 楊頻萍
統(tǒng)籌 樊玉立
執(zhí)行 楊頻萍 葛靈丹 程曉琳 葉真
文字 葉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