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根細藤條,你能想象到做成什么呢?是山野間隨意纏繞的藤蔓,還是指尖悄然成型的驚喜?在高淳固城街道“青藍美麗工坊”里,陽光透過木窗,落在桌案那堆泛著溫潤光澤的藤條上——藤絲帶著草木淺香,正被一雙雙認真的手賦予新的生命。

近日,記者帶著好奇,走進這間充滿溫馨的工坊,發(fā)掘藤條背后屬于她們的故事,看這一根細藤,如何牽出專屬于她們的“甜蜜事業(yè)”。資深手編老師濮陽錦云正專注地開展教學,固城街道三隴村“殘疾人之家”的殘疾婦女與工坊的幾位學員圍坐在一起,目光緊緊追隨著藤條的每一次纏繞、穿插。濮陽錦云從藤材的挑選、裁剪技巧講起,手把手演示“單繞結”“雙錢結”等基礎編織手法。面對殘疾學員的特殊需求,她細致地調(diào)整教學節(jié)奏:對肢體不便的學員,她俯身耐心指導,還貼心地使用特制工具固定藤條;對視力稍弱的學員,她借助觸覺引導講解紋理走向。整個教學過程中,她語氣溫和、循循善誘,不斷幫助大家化解操作中遇到的難題。學員李阿姨因手部神經(jīng)損傷,手指靈活性不足,起初操作時屢屢受挫。濮陽錦云特別為她挑選柔韌性更強的細藤,拆解步驟從包底編織開始教起。學習過程中,學員們互幫互助,氛圍溫馨融洽。“希望借助這樣的教學,讓傳統(tǒng)藤編技藝得以傳承,讓殘疾女性感受到社會的關懷。”

采訪中濮陽錦云告訴記者,“每一根藤條都能編織出甜蜜美好,每一位女性都能通過手藝實現(xiàn)價值?!睋?jù)悉,此次教學活動產(chǎn)出的藤編包包,將作為青藍美麗工坊新品正式上架。固城街道“青藍美麗工坊”負責人楊巧云說:“后續(xù)我們將通過線上商城、線下市集等渠道推廣新品,讓更多人看見傳統(tǒng)藤編的匠心與溫度,也讓學員們的手藝能實實在在變成生活的底氣?!?/p>
通訊員:高幸、孔令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