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3日,一輛滿載著趣味科技展品的“大篷車”緩緩駛入南京市溧水區(qū)晶橋鎮(zhèn)中心小學。這場由市、區(qū)科協(xié)聯(lián)合晶橋鎮(zhèn)關工委、晶橋鎮(zhèn)社區(qū)教育中心、晶橋鎮(zhèn)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的“科技大篷車進校園”活動,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奇妙的科學體驗,來自南京市科技館和晶橋鎮(zhèn)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者們更是以耐心的講解與貼心的服務,讓科學的好奇與茉莉的清香在校園里交織。
活動現(xiàn)場,晶橋鎮(zhèn)中心小學的操場瞬間變成熱鬧的“科技樂園”?!疤禊Z絨觸覺”展臺前,孩子們排隊將手伸進裝置,明明是金屬板,卻觸摸到如絲綢般柔軟的觸感,四年級學生李紫桐瞪大眼睛問:“老師,它怎么和我家的茉莉花瓣一樣軟?”“這是觸覺錯覺,金屬板上的細齒振動,讓大腦誤以為摸到了柔軟的東西,就像風吹過茉莉花叢,葉片晃動帶來的溫柔感?!蹦暇┦锌萍拣^的志愿者笑著解釋道。
另一邊的“最速降線”展品前,幾個孩子正比賽誰的小球先到達終點。當看到沿曲線軌道滾動的小球比直線軌道的更快時,他們紛紛發(fā)出疑問。晶橋鎮(zhèn)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者用孩子們熟悉的“山坡”打比方:“就像從村后的山崗滑下來,不是直直的路最快,這條曲線能讓小球‘攢足力氣’,所以跑得更急?!焙⒆觽兟牭萌肷瘢€拉著志愿者反復實驗,記錄不同軌道的小球用時。
“錐體上滾”展品則顛覆了孩子們的認知——看似向下傾斜的軌道上,圓錐體卻慢慢“爬”了上去?!八遣皇怯心Х??”面對孩子的追問,志愿者拆解原理:“軌道兩端高低不同,圓錐體的重心其實在往下移,就像我們推著小車走下坡,看著車在‘上坡’,其實重心在下降?!爆F(xiàn)場,孩子們還嘗試調整軌道角度,觀察錐體的運動變化,玩得不亦樂乎。
除了力學展品,聲光電類互動同樣吸睛?!奥曬v波”裝置中,隨著聲音頻率變化,塑料泡沫顆粒在管道內(nèi)排列出整齊的“波紋”,志愿者用手機播放一段茉莉花民歌,顆粒隨之形成錯落的圖案,“這就是聲音的形狀,你們聽的民歌,其實藏著這樣的‘線條’。”“聽話的小球”展臺前,孩子們操控氣流,讓小球懸浮在半空,“像牽著一個看不見的氣球!”五年級學生王浩宇興奮地說,還試著用不同角度的氣流“指揮”小球移動。
“共振環(huán)”的嗡嗡聲、“機器狗”的靈活舞步,更是讓校園充滿歡笑聲,孩子們圍在周圍,模仿機器狗的姿勢,志愿者則耐心講解傳感器如何讓機器狗“聽話”。而在“八皇后”趣味數(shù)學區(qū),幾個愛思考的孩子正拿著棋子嘗試排列。最特別的是“保爾加利正方形”展臺,孩子們將四塊“缺角”的板塊拼成正方形,再加入一塊小正方形,竟依然能嚴絲合縫。“這是視覺錯覺的小技巧,其實藏著巧妙的空間?!敝驹刚叩闹v解,讓孩子們對圖形奧秘充滿好奇。
“通過挑選貼近鄉(xiāng)村孩子認知的展品,用他們熟悉的自然場景類比科學原理,讓科技教育像茉莉花香一樣,悄悄“溢”進鄉(xiāng)村孩子的心里?!本蜴?zhèn)關工委負責人表示。未來,南京市和溧水區(qū)科協(xié)還將會帶著更多展品走進溧水的鄉(xiāng)村校園,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觸摸科學,種下“科學種子”。 (張福敏)

新華報業(yè)網(wǎng)
Android版
iPhone版